9月19日,第22届东博会先进技术展区内热潮涌动。在这场汇聚国内外50余家参展单位、170余个硬核技术项目的行业盛会中,记者留意到,北部湾大学与青岛森科特智能仪器有限公司联合展示的海上牧场全要素信息感知与智慧管控系统及装备,通过养殖网箱应用、水质监测、AI算法优化饵料投喂策略,使饵料利用率提高8%~10%,鱼类疾病发生率降低12%,为北部湾渔业示范区年创经济效益达3000万元。
展台前,多款海上牧场新装备吸引着众多观众驻足围观、交流咨询。从可抵御12级台风的“湾牧一号”抗风浪网箱,到能自主清洁、清晰捕捉水下画面的自清洗水下云台摄像机,再到实现精准投喂的重力式网箱智能投饵机、高效维护网箱的海洋养殖网箱智能洗网机器人,每一件装备都彰显着“科技+渔业”的深度融合。
“过去,海上养殖总给人‘靠天吃饭’‘凭经验办事’的印象,遇到台风、赤潮等灾害往往束手无策,饵料浪费、病害突发更是常见难题。”北部湾大学北部湾现代海洋牧场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蒙占彬说。
为此,北部湾大学联合青岛森科特研发海上牧场智慧管控系统,通过实时数据大屏与交互终端,将海洋环境监测、养殖过程智能管控、灾害预警等核心功能可视化呈现,管理人员可随时掌握水质、鱼群生长、设备运行等动态,实现精准管养、科学决策。其中,系统配套的水下双目视觉摄像机,具备自动识别、计算鱼体尺寸的能力,测量精度高达95%以上,可长期布放于海水中,持续监测养殖鱼类生长情况,为科学调整养殖方案提供数据支撑;海洋养殖网箱智能洗网机器人的高效作业,既保障了网箱通透度,又减少了人工维护成本,进一步为海上牧场降本增效加码。
值得关注的是,这些AI赋能的海洋技术成果,正通过东盟合作走向更广阔的舞台。北部湾大学科技处处长潘宇晨告诉记者:“我们集中呈现了与北上广合作研发的AI赋能海洋科技集成成果,通过将这些成果在文莱等东盟国家海上牧场进行应用与转化落地,让‘广西集成+东盟应用’的路径可感可知。”
作为地处钦州市、海洋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北部湾大学正积极探索“北上广研发+广西集成+东盟应用”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路径。从AI赋能的海上牧场,到水运智能调度、船舶智造、数字化工、海产加工,再到产教融合领域,学校正以AI技术为纽带,将智慧海洋成果转化为服务向海经济、链接东盟合作的重要力量,让“蓝色粮仓”的智慧模式为区域发展注入新动能。
文件下载:
原文链接:http://kjt.gxzf.gov.cn/dtxx_59340/kjgz/kjtgz/t25992455.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