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琳,女,天津科技大学生物工程学院高级实验师,现任生物工程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宣教部主任、天津科技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分析测试中心主任、工业发酵微生物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市工业微生物重点实验室、天津市微生物代谢与发酵过程控制技术工程中心科普工作负责人,从事科普工作五年以上。
黄琳热爱科普工作,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守着立德树人的初心,践行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多年来扎根管理、教学、科研岗位一线,探索实现了科普工作与管理业务紧密结合、与教学工作紧密结合、与科研平台宣教工作紧密结合的“三结合”科普工作方式,打造了贴近专业、贴近实际、贴近大众的“三贴近”科普服务形式,以科技自信助推文化自信,努力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践行者。
一、结合多元化教学,营造创新教育环境
黄琳协助组织学院科普团队、实施了中、小学生、学龄前儿童及留学生生物知识普及工作,组织了“亲子校园暑期行”“中学生走进大学校园”“啤酒、白酒文化节”等专业科普活动20余次,开展了主题为“奇妙的微生物”“生物万花筒”“家用调味品知识普及”的生物知识科普活动,开阔了科普对象的视野,激发了学生们对生物科学专业学习热情。
二、发挥高校优势,着力推进科普工作
2019年以来,黄琳作为中科蓝海科技志愿服务团队创立指导教师及在册志愿者,带领学生和教师组建了一支隶属于滨海新区科协的中科蓝海科技志愿服务队,充分发挥高校人才优势和科技资源优势,立足校园,面向社会,联合政府单位、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等,校内外联动助推青少年科技教育,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地开展科普活动,构建了“大学+公益组织+科普基地+科技服务队+高新企业”的服务体系,重点关注3-15岁青少年科学素养提升及培养,助力国家素质教育、扶贫教育建设工作。
截至目前,团队实施的大、中、小型以科学知识为主体的科普课堂已有80余场,帮助了近2万名乡镇、社区青少年提升了科学技能。
三、延展职业所长,科普服务在路上
自2018年,黄琳作为天津自然博物馆科普服务志愿者,把工作中的科普工作经验与天津自然博物馆的科普课堂创办理念和优势结合起来,以激发孩子们创新、探索性思维为出发点,同团队志愿者一同创办了“V”博士课堂。申请人负责策划、组织“自然界的演奏家”“十二生肖大型系列讲座”等大型科普活动80余次,接待参观人群近10万人,优秀的科普志愿工作质量被广泛认可,2018-2021年先后被天津自然博物馆评为“优秀志愿者”“突出贡献者”“最具亲和力优秀志愿者”称号。
四、其他科普服务性工作
黄琳作为科技工作者,积极申报各类科技项目,产学研相结合,促进科学事业发展,把科研成果转化应用于生产领域,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生产与院校单位科研优势的强强结合,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主持、参与的多项科研成果成功实现转化,“新型半纤维素酶创制关键技术”等技术及产品在合作企业推广应用至今,经济效益显著。主持承担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2项、横向科研项目3项;参与完成国家级项目6项、省部级项目6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各类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
2021年11月5日带领科技服务队走进宝坻
中关村小学首届科技周活动现场
2022年5月在科普舞台开展自然科学教育品牌课程——“V”博士课堂
原文链接:https://kxjs.tj.gov.cn/ZWGK4143/ZXGZ7816/kpxc/gzdt12/202301/t20230117_608216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