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通讯网

欢迎访问科技通讯网!

首页 > 科技法制

中国版自动驾驶分级出炉!没有自动驾驶明星公司参与制定

发布时间:2020-03-18 来源: 作者:

  郭一璞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报道 | 公众号 QbitAI

  业界使用L1~L5美国SAE自动驾驶分级标准,已经很多年了。

  现在,中国版的自动驾驶分级标准终于出炉了。

  在工信部的网站上,公示了《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推荐性国家标准,总共分成0~5一共六个级别,和美国SAE版差不多。

  这项标准从2017年初开始制定,现在开始公示,公示期到明年4月9日。

  中国版自动驾驶分级

  中国的自动驾驶分级,主要衡量的是下面的5个标准:

  1、驾驶自动化系统是否持续执行动态驾驶任务中的车辆横向或纵向运动控制;

  2、驾驶自动化系统是否同时持续执行动态驾驶任务中的车辆横向和纵向运动控制;

  3、驾驶自动化系统是否持续执行动态驾驶任务中的目标和事件探测与响应;

  4、驾驶自动化系统是否执行动态驾驶任务接管;

  5、驾驶自动化系统是否存在设计运行条件限制。

  总共分为6级:

  0级驾驶自动化,应急辅助,感知环境,并提供报警、辅助或短暂介入以辅助驾驶员,如车道偏离预警、前碰撞预警、自动紧急制动等应急辅助功能;

  1级驾驶自动化,部分驾驶辅助,驾驶自动化系统在其设计运行条件内持续地执行动态驾驶任务中的车辆横向或纵向运动控制,驾驶员和驾驶自动化系统共同执行动态驾驶任务,并监管驾驶自动化系统的行为和执行适当的响应或操作;

  2级驾驶自动化,组合驾驶辅助,就是把上一级的“横向或纵向”改成“横向和纵向”;

  3级驾驶自动化,有条件自动驾驶,驾驶自动化系统在其设计运行条件内持续地执行全部动态驾驶任务,动态驾驶任务接管用户以适当的方式执行动态驾驶任务接管。

  4级驾驶自动化,高度自动驾驶,驾驶自动化系统在其设计运行条件内持续地执行全部动态驾驶任务和执行动态驾驶任务接管,系统发出接管请求时,若乘客无响应,系统具备自动达到最小风险状态的能力。

  5级驾驶自动化,完全自动驾驶,可行驶环境下没有设计运行条件的限制,系统发出接管请求时,乘客无需进行响应,系统具备自动达到最小风险状态的能力。

  可以用这样一个简单的流程,判断区分级别:

  归纳下来,可以按照这个表格来区分:

  总之,和美国SAE的分级很类似。

  我们熟悉的自动驾驶公司,都没能成为标准制定者

  根据这项标准的编制说明文件,标准制定的工作是从2017年初开始的。

  非常神奇的是,参与制定标准的几乎全是传统车厂:

  11家单位里,编号第2的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是隶属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科研院所。

  编号第8的浙江亚太机电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汽车零部件公司。

  编号第10的东软睿驰汽车技术(沈阳)有限公司,是有东北大学背景(直接持股)的东软集团(600718,股吧)旗下公司,从2004年起就开始研究辅助驾驶技术。

  除了上述这3家之外,剩下的8家:长安汽车(000625,股吧)、广汽、吉利、东风汽车(600006,股吧)、宝马、东方商用车、大众、福特,全部都是传统车厂。

  我们常常看到的那些完成自动驾驶方面重大突破的互联网公司、自动驾驶独角兽们,一个都没能成为标准制定者。

  △ 是的,你们知道我说的是谁们

  令人遗憾。

  虽然,这些卖自动驾驶系统的公司们隔三差五就有新进展、新突破,但行业话语权依然在车厂手中。

  这个标准制定的组织方,是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而11家企业中,牵头的是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各厂PR/GR,划重点,要考的。

  看,国家制定标准的时候,就先去找了在汽车行业有多年积淀的车厂们。

  当然,毕竟,汽车产业的发展有先来后到,产业链的协作有上下游,自动驾驶技术公司们最终还是要找车厂们合作的,他们总不能在当下杀入汽车这样一个发展了百年的行业里,临时突击拉一条产线出来。

  最后,中国标准和SAE标准之所以非常像,也是因为参考了SAE,这也考虑到需要减少因为标准不同所产生的分歧和麻烦。

  传送门

  最后,如果有需要对文件进一步了解的读者,可以复制链接前往工信部网站查看。

  公示里说了,如果你对这个分级有不同意见的话,也可以发邮件去吐槽。

  http://www.miit.gov.cn/n1146290/n1146402/c7797460/content.html

  作者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作者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量子位。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友情链接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