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通讯网

欢迎访问科技通讯网!

首页 > 科技投资

第一书记荀龙:聚焦基层治理,做实驻村帮扶,助力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2-10-15 来源: 贵州省科学技术厅 作者:佚名

  自驻茶源街道细寨村以来,在黔西南州民政局党组关心支持、普安县委组织部和普安县民政局指导帮助下,我严格落实驻村帮扶工作职责,在推进细寨村基层政权建设和城乡社区治理工作中,强化党建引领,以抓实基层治理为着力点,在夯责任、抓规范、强管理、保民生上下功夫,多措并举扎实推进基层治理工作,助力乡村振兴。

  

  注重“三个结合”,在明责任、压担子中提升组织力

  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注重基层治理与党建工作相结合。选优配强村“两委”干部,强化基层组织保障,帮助顺利完成细寨村“两委”换届工作,选举产生两委班子六名。带头结对培养村级后备干部2名,帮助培养发展党员1名、入党积极分子1名、“三员合一”干部1名;注重基层治理与示范创建相结合。强化业务培训,整合村综治中心、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在州、县两级民政部门业务指导下,完成2021年度村级综合服务站示范创建申报、验收等工作;注重基层治理与重心工作相结合。聚焦安全生产、疫情防控、信访维稳、脱贫成果巩固等工作,对重点任务梳理汇集,强化与帮扶单位沟通衔接,依托州民政局组建的兜底保障、社工志愿者、社区治理等8个帮扶组,明确职能职责,帮助提升服务能力和治理能力。

  

  抓实“三个规范”,在定标准、减负担中提升战斗力

  坚持以基层松绑减负为根本,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规范阵地建设。争取州级以奖代补资金10万元,按照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的要求,建设村便民服务中心,统一标识标牌,完善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施,打造村党务居务公开栏、宣传栏等,推动村级业务“一站式”办理,有效提升基层政务服务能力和水平;规范村级事务。健全和完善“两目录”“两清单”,规范村准入事项,指导梳理出服务事项目录清单51项。严格按照《黔西南州村务公开目录》,落实村务公开,规范内容、形式、时间、程序和档案管理等;规范村规民约。紧盯大操大办、薄养厚葬等陈规陋习,帮助修订完善可操作、易执行的村规民约。以“红黑榜”“文明家庭评选”“文明超市”等为抓手,充分调动党员群众积极性,引导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形成互相监督、共管维护良好氛围,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打造宜居村庄。

  

  突出“三个重点”,在强管理、聚合力中提升凝聚力

  坚持以创新发展为基础,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突出基层治理创新。逐步理顺基层组织与政府、职能部门的权责关系,制定事项清单,建立准入机制,使基层组织逐步回归服务群众的自治本位,按照“四议两公开”要求,落实了村(居)务信息公开,完善议事协商机制,依托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民议事会议等,开展形式多样的基层协商,畅通协商渠道,完善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农村基层治理机制,调动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激发基层工作内生动力,增强基层治理合力。以“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为抓手,组建14个党小组,将党小组建立在网格上、产业链上、茶园基地上,划分97个十联户单元,建立联户共管模式,让党小组带领群众共同管理茶山、维护环境卫生、调解矛盾纠纷、共同监督,共建美丽乡村。突出社会组织管理。适度降低登记门槛,积极培育城乡社区社会组织备案登记,重点培育发展公益服务类社会组织,引导社会组织全面参与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积极向省民政厅申报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试点22万元。突出志愿服务实效。以村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抓手,驻村干部、致富带头人、乡贤寨老等化身为志愿服务队,聚焦社工、家庭、婚介、劳务输转、茶产业等服务,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有效提升为民服务水平。

  

  做到“三个到位”,在优服务、保民生中提升服务力

  坚持以服务弱势群体为目标,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责任落实到位。真蹲实住,认真履行帮扶职责,制定工作计划,重点围绕“一宣六帮”和各季度驻村工作指导要点,脚踏实地发挥指导帮带作用,协助村“两委”强班子理路子、解难题办实事、促发展惠民生,推进全村各项工作协调发展。带头处理化解矛盾纠纷8起,其中被公安机关批评教育2人、行政拘留3人。兜底保障到位。按照“保基本、兜底线、救急难、可持续”的总要求,健全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创新社会救助方式,织密织牢救助保障“安全网”。

  

  全村纳入特困供养4人、农村低保121人。上半年临时救助50余人次、帮助申报巩固脱贫成色险8户38人,帮助因疫情影响未参保失业困难人员申报民政救助69人。关爱服务到位。坚持以群众权益优先为原则,不断完善关爱服务机制,按照分类施策、精准保护,及时落实相关措施。2022年春节期间走访慰问3户困难群众,送去价值1000元物资和慰问金1500元;六一儿童节期间走访慰问9户困难群众、20名困难儿童,送去慰问金9000元和价值4000元的文具、棉衣、棉被、毛毯、食用油、大米等物资。


原文链接:http://kjt.guizhou.gov.cn/zwgk/kifpzz/wztpgjdyx/202209/t20220930_7662102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友情链接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