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打造“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全链条孵化服务体系,全市建成众创空间、孵化器等孵化平台26个(国家众创空间4个、国家星创天地1个、国家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省级众创空间6个、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6家、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8家),总面积超过20万平方米,各类双创园区自身带动就业5200余人,在孵企业总收入达10.14亿元。
一是政策推动。出台《进一步支持科技创新加快建设成渝地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若干政策》,对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众创空间,分别给予50万元、30万元奖励支持;对考核评估优秀的国家级、省级众创空间,分别给予50万元、20万元奖励支持,重点支持建设一批“孵化+创投”“孵化器+商业空间”等创新创业孵化器,认定和扶持一批双创园区和孵化基地。
二是平台带动。开通“遂创通”遂宁双创服务平台,拥有科技服务机构27家,为双创载体建设提供科技咨询、科技项目申报等10余项精准服务,实行市级科技创新平台网上申报和受理。推动空间资源整合,全国首创建设“遂宁市促进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夜晚经济区”,遂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双创中心、大英县创新创业智造产业孵化中心完成升级运营,引进建设启迪·遂宁创客公园、遂创汇创客“360”等一批科技孵化平台。26个孵化平台入驻企业623家,毕业企业329家。
三是要素驱动。优化双创资金供给,通过资本撬动作用加速双创园区创新项目建设,构建“产业+资本”生态链。四川骏瑞碳纤维材料有限公司等19家企业在“新四板”成功挂牌,累计发放“科创贷”2亿元以上。拥有双创导师团队3支,创业导师达100名以上,开展双创活动30余场次。
四是服务触动。定期开展“零距离”政策宣讲,鼓励引导企业积极创建。定期开展“零距离”专家指导,在国家级、省级众创空间关键申报期,邀请专家深入企业现场进行重点环节“一对一”辅导培育,进一步提高申报成功率。定期开展“零距离”家底摸排,建立孵化平台“分级梯次培育库”,确保成熟一个申报一个、申报一个成功一个。
相关链接>>
原文链接:http://kjt.sc.gov.cn/kjt/sn1/2022/8/16/09d72ace1c8c4e7d8bdbf919b37265e9.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