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湖南科技创新积极发挥“四个一”作用,为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书写新时代湖南“山乡巨变”。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粮食安全的命脉。近年来,湖南瞄准培育“一颗优良种子”,在水稻、油茶等领域创制了一批重大新品种,超级杂交稻双季亩产已达1603.9公斤,良种油茶亩产茶油可达70公斤,油菜、辣椒、淡水鱼等领域育种水平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上个月,岳麓山实验室和杂交水稻全国重点实验室揭牌,进一步推动湖南种业科技再上新台阶。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仲华:
“充分挖掘湖南优势种质资源,借助现代分子育种技术,加速新品种创新进程,满足人们健康美好生活的诉求。”
打造“一支科技队伍”,是我省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湖南组建了122个科技专家服务团,动员3万多名农业科技人才下沉服务基层,实现科技专家服务团对全省所有县市区、科技特派员对所有脱贫村“两个全覆盖”,累计创办领办科技型企业和合作组织1.8万家,推广新技术8200项,引进新品种9100项,带动89万农户增收。中国工程院院士邹学校团队在泸溪县推广辣椒新品种同时配套避雨栽培等技术,帮扶和带动4000多名农民脱贫致富,全县辣椒年产值达2.5亿元。邹学校:
“农民种了我们的辣椒品种之后,每亩可以增收一千到五千元,很多农民种了我们的辣椒成了万元户,很多盖起了新的楼房。”
此外,围绕湖南农业优势特色产业,我省部署实施了一批科技创新项目,转化了“一批技术成果”,同时聚焦县域经济发展,建好了“一批园区基地”。目前,我省已形成3个国家级、14个省级创新型县(市),13家国家级、30家省级农业科技园相互协同、错位发展、特色分明的农业科技创新雁阵格局,园区总产值超4000亿元。省科技厅副厅长周建元:
“农业的出路在于现代化,现代化的关键在于科技的进步与创新。下一步,紧紧围绕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需求,强化农业科技创新,走在全国前列,让农业腾飞的翅膀更加强劲有力。”
原文链接:http://kjt.hunan.gov.cn/kjt/xxgk/gzdt/mtgz/202208/t20220826_2788282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