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受前期持续高温干旱影响,我市甘薯生产大面积受灾,藤蔓大多干枯,以至结薯受到严重抑制,势必造成大幅减产甚至绝收。
为帮助种植户减灾复产,弥补夏季高温干旱造成的产量损失,市科技局立即启动减灾复产应急项目——甘薯灾后生产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该项目由西南大学牵头,重庆市农科院和三峡农科院协作实施。9月上旬,西南大学立即组织20多位甘薯科技人员奔赴合川龙凤镇、开州甘宁镇、荣昌河包镇、北碚歇马镇、彭水金田镇和郁山镇等地开展300亩秋甘薯抢栽繁种以及10万亩甘薯灾后恢复保产工作。
据项目负责人西南大学王季春教授介绍,在合川龙凤镇等示范点的秋薯种植和减灾复产中,均采用了起垄覆膜保温、生根剂蘸根促根系早发早分化、叶面肥喷施提苗复壮等关键措施和核心技术,确保了新栽秋薯早发早结薯,受灾甘薯缓苗复壮促膨大。
此外,还开展了秋甘薯相应技术攻关和试验示范,特别是围绕秋季耐弱光、耐低温、早膨大甘薯品种(系)筛选、优异甘薯品种与育种资源秋繁保种、种薯(苗)旱地轻简化栽培技术优化集成以及相关的组织快繁培养、水肥一体化调控、设施栽培等配套技术的研发开展了系列工作,可解决秋甘薯的早结薯、早膨大和种苗秋冬季繁殖的保温保苗关键技术瓶颈。
据了解,通过本轮各协作单位和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甘薯减灾复产的目标,同时也保障了我市2023年甘薯的种源不足问题,力保全市甘薯生产安全和粮食安全。下一步还将就本次减灾复产中形成的关键技术作进一步熟化、凝练并形成标准,为今后面对此类灾情提供科技支撑和技术储备。
原文链接:http://kjj.cq.gov.cn/zwxx_176/bmdt/202209/t20220922_11131034.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