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三亚崖州湾科技城高新区传来喜讯——作为海南省率先开展“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先投后股’)”创新改革试点的区域,其首期支持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中,海南声科深蓝技术有限公司(下称“海蓝声学”)与神芯科技(海南)有限公司2个项目,在获得下一轮融资后成功完成转股,标志着该园区“先投后股”制度创新实现阶段性突破,为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迈向“产业化”搭建起高效桥梁。
2024年6月,崖州湾科技城高新区正式发布“先投后股”试点方案,委托三亚崖州湾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下称“崖州湾创投”)进行专业化市场运作,开启了财政资金支持科技成果转化的新探索。方案启动后,园区面向深海装备、医疗器械、智能制造等主导产业方向开展项目征集,历经四个月的严格筛选——从近50个申报项目中,通过专家评审、项目尽调、投资决策委员会审议等多环节把关,最终确定包括海蓝声学、神芯科技在内的5个优质项目纳入首期支持名单,并给予数千万级专项资金立项,为项目研发与转化注入“第一桶金”。
“先投后股”模式的核心优势,在于以政府“耐心资本”破解科技成果转化“死亡之谷”难题。据了解,该模式分为“先投”与“后股”两个阶段:“先投”阶段,财政资金以科技项目形式直接投入企业,重点支持技术研发攻关与成果转化前期筹备,同时明确后期转股条件;“后股”阶段,当被投企业达到约定标准(如完成融资、实现技术落地等),财政资金按约定转换为企业股权,后续再遵循“适当收益”原则有序退出。
这一设计精准契合了科技成果转化的“脆弱期”需求——相较于传统天使基金,“先投后股”专项资金更早期介入、更能抵御风险,既填补了市场资金对早期科技项目的投资缺口,又通过“共担风险”的机制引导社会资本关注,为优质科技成果保驾护航。
海蓝声学公司产品。
神芯科技公司产品。
此次成功转股的两个项目,正是“先投后股”模式赋能产业发展的生动案例。其中——海蓝声学聚焦深海装备领域,主营业务以水声换能器及海洋声学传感器为主,产品覆盖主动、被动、矢量、新型材料、声学阵列等多种声学器件,目前已落地招商三亚深海装备产业园。在获得崖州湾科技城高新区“先投后股”支持后,企业发展按下“加速键”,顺利完成A轮融资,由苏高新领投数千万元,崖州湾创投已按照此前签署的投资协议相关约定,完成财政资金向企业股权的转换;另一项目神芯科技,则是海南大学优秀科技成果转化的代表,专注于侵入式脑机接口芯片研发,凭借核心技术打破国外垄断。得益于“先投后股”专项资金的早期支持,神芯科技快速突破技术产业化瓶颈,迅速完成千万级天使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启迪创投领投,崖州湾创投同样已依据投资协议完成转股操作,为企业后续扩大研发投入、推进产品落地奠定坚实基础。
作为海南自贸港重点产业园区,崖州湾科技城高新区自2019年建立以来,始终围绕主导产业布局创新链,已吸引一批国内顶尖高校、科研院所入驻,积累了大量待转化的优质科技成果。此次海蓝声学、神芯科技2个项目成功转股,正是园区创新机制与优质成果“双向奔赴”的结果——获得支持的项目在专项资金助力下,快速突破技术瓶颈、拓展市场空间,最终达到转股条件并吸引后续融资,实现了“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成果落地”的良性循环。
此次2个项目成功转股,不仅是崖州湾科技城高新区“先投后股”制度的里程碑式跨越,更为海南省乃至全国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崖州经验”。下一步,海南省科技厅将协同园区等载体将持续优化“先投后股”运作机制,扩大试点覆盖面,推动更多像海蓝声学、神芯科技这样的优质科技成果加速产业化,为海南自贸港建设注入更强创新动能。(文/吉建安)
原文链接:https://dost.hainan.gov.cn/kjxw/gzdt/202509/t20250912_392981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