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通讯网

欢迎访问科技通讯网!

首页 > 科技人才

【成语人才故事】从一鸣惊人看人才的发现

发布时间:2025-09-23 来源: 天津市科学技术局 作者:佚名

  

  一鸣惊人,比喻平时没什么特殊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举动或成就。其典故最早见于《韩非子・喻老》:楚庄王初临朝政三年,始终沉默蛰伏,不发政令。右司马以隐喻进言:“南方阜丘有鸟,三年不展翼,不飞翔不鸣叫,静默无声,此为何故?” 庄王答曰:“三年不翅,是为丰羽翼;不飞不鸣,是为察民情。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彼时庄王未满二十,楚国正处低谷,他以沉潜积蓄力量,待时机成熟便展翅高飞,成为中原霸主。

  从人才成长规律来看,一鸣惊人从来不是偶然的爆发,而是长期积淀的必然。这需要韬光养晦的智慧,既能俯身扎根,在低处默默蓄力;又能抬头观势,为跃起做好万全准备。更需要守拙沉潜的定力,于纷繁世事中收敛锋芒,以静制动、以变应变,不为外界干扰所动,始终锚定理想信念。

  “不鸣”之时,看似默默无闻,实则是埋头苦干、苦练内功,在蛰伏中寻找机遇,于危机中开辟新机。机会可遇不可求,但永远垂青有准备之人。也需注意,比一鸣惊人更难的,是成功之后的持久精进:需以谦逊之心待人,以包容之量纳谏,以勇毅之力前行,更需常怀清醒,戒骄戒躁,方能避免江郎才尽、昙花一现的困局。

  这一典故在今天依旧启示深远:对个人成长来说,它是对每一位立志成才者的激励,即便身处平凡,只要潜心积淀、厚积薄发,终有一鸣惊人的机会。古有楚庄王,今有无数在平凡岗位上创造不凡的人,皆是明证。

  对组织人事部门来说,更应从一鸣惊人中汲取管理智慧。在人才识别上,需避免仅以一时一事作为判断依据,而应立足于长远,进行动态、全面、深入的考察,从发展视角判断人才潜能;对于那些不显于外却内蕴潜力的人才,需及时给予关注、鼓励与有效支持,积极营造有利于成长的制度与环境,助其突破蛰伏、实现价值,最终迎来真正意义上的“一鸣惊人”。

  (作者薛永武,为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青岛黄海学院影视学院院长,山东省高校干部与人才研究基地主任,中国人才研究会人才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原文链接:https://kxjs.tj.gov.cn/ZWGK4143/ZXGZ7816/KJRC143/GZDT9841/202509/t20250923_713956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友情链接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