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邱江华
12月19日,2024沪琼科技成果对接交流活动在万宁举办,《非橡胶组分(金属离子)对天然高分子量橡胶合成的影响机制》《水面-水下自主航行器跨域协同技术》《医院污泥在线资源化安全处置成套装备与技术》等9个沪琼合作项目现场签约。
记者从活动中获悉,近年来,沪琼两地坚持优势互补、互利互惠的原则,建立开放创新合作机制,以实际需求为牵引,在科技创新合作上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包括推动建设国家级非人灵长类种质资源与模型研发中心、三亚深海化合物资源中心,成立海南首个“双向孵化器”——上海张江集团-海口国家高新区双向孵化器,上海交通大学在海南建设高新船舶与深海开发装备协同创新中心、南海海洋生物技术中心等10余个教学科研平台,多项沪琼科技合作交流有效促进了两地创新要素广泛融通。
活动现场,来自万宁市商务局、上海交通大学海南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上海氢晨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等14家单位相关负责人围绕产业布局、深海科技、热带高效农业、新能源、人工智能、医疗大健康等领域进行推介交流和项目路演。
据了解,为积极推动《加快海南科技创新开放发展实施方案》和《海南开放创新合作机制》的落实,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和海南省科学技术厅已连续四年举办“沪琼科技成果对接交流活动”,共同拓展沪琼重点领域科技合作,探索科技创新合作的新模式、新路径,进一步加强沪琼两地科技成果精准有效对接。
原文链接:https://dost.hainan.gov.cn/kjxw/mtjj/202412/t20241223_3791277.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