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力优势不在于算力体量,而是更高的计算效率、广泛的新兴技术应用以及健全的基础设施支撑……”11月30日,2024年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大会在合肥举办,来自全国人工智能领域的院士专家、高校院所和企业代表共同交流探讨最新研究成果和未来发展方向。
大会上,作为全省乃至全国发展人工智能产业的高能级创新平台,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人工智能研究院集中发布脑科学数据,共计7.67PB,数据内容包含小鼠3D质谱成像数据集等数十个数据集。此外,该研究院与10多家企业签约合作,致力于推进一批前沿人工智能技术在交通、新能源、量子科技等领域的落地应用。
合肥中聚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是与人工智能研究院签约的企业之一。“企业将得到一系列的政策支持,如场地、科技发展的赋能等,有利于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获得更多保障。”合肥中聚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CEO段章领介绍,公司是由人工智能研究院支持孵化成立的,专注于人工智能技术产业化应用,目前已研发智能心理监护系统、智慧心身测评一体机、智能交互干预座舱等多款产品。
近年来,我省抢抓通用人工智能发展机遇,系统推进大模型、大算力、大应用,强化人才、基金、数据等要素供给,全省智能算力超过1.4万P,国产算力平台“飞星一号”“飞星二号”相继启动,星火大模型V4.0 Turbo综合性能处于全国前列,在全国率先启动全域应用场景一体化大市场建设,释放高质量场景机会近300项、应用模型超过70个。产业生态也不断提升,人工智能母子基金投资项目超过27亿元,汇聚48位全国领军人才。
“安徽近年来的科技发展令全国刮目相看。”中国工程院院士潘云鹤表示,5年间,基础性的研究和前沿性的探索,安徽的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共同推进,很多高能级的实验平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团队,共同推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安徽正在形成自己的优势。
赛迪智库发布的报告显示,安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在全国排第六位,已成为国家多重战略叠加的重点区域。
省科技厅人工智能处处长陈龙胜说,下一步,我省将统筹人工智能的发展与安全,正在起草“人工智能+”的行动方案,从行业应用到全局安全同时布局,力争将我省通用人工智能发展和应用推到新的高度,助力全省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活动由安徽省人工智能产业推进组办公室(省科技厅)指导,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人工智能研究院(安徽省人工智能实验室)主办。
原文链接:https://kjt.ah.gov.cn/kjzx/mtjj/12260630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