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通讯网

欢迎访问科技通讯网!

首页 > 科技中介服务

刚柔并济:Liquid OTN推动品质联接进入普惠时代

发布时间:2020-04-01 来源: 作者:

  “

  “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孙子兵法》

  这句话,用来解释日前华为发布的下一代OTN解决方案——Liquid OTN也许再贴切不过。

  Liquid OTN,既继承了OTN技术刚性硬管道的优势,同时又引入了面向业务的OSUflex灵活容器,破除时隙限制,能够如同“至柔的水”一般灵活变通,实现随需带宽,从而刚柔并济地解决中小企业的痛点,最终打造出无处不在的光联接。

  ”

  F5G时代到来,

  体验驱动全光业务网

  “当前,宽带网络已经成为生活的必需品,就如同水电和煤气一样”, 华为传送与接入产品线副总裁、CMO黄志勇表示,“其发展创新正从带宽驱动加速向体验驱动迈进。”目前,中国的在线教育、在线办公、在线娱乐等产业呈现出爆发式的发展。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在线教育的用户数将超过3亿,而网课不卡顿对上下行对称带宽的要求是不低于100Mbps,需要匹配运营商500Mbps的宽带套餐。中国远程办公企业规模目前已经超过1800万家。例如华为公司复工第一天就有十几万员工参加了4万场视频会议和1万场跨国会议,而高清会议体验流畅要求网络丢包率至少小于1%。光大证券(601788,股吧)数据显示,某热门手游春节假期峰值日活跃用户数达到1.2亿,畅玩游戏要求网络时延小于50ms。

  丰富多彩的新兴应用与数量激增的在线用户,对固定宽带网络提出了严峻挑战,确保业务体验则首当其冲。与此相应,从带宽驱动转为业务驱动,构建起以体验为核心的下一代网络——F5G,成为全球运营商、企业/行业的共同选择。

  目前,F5G的标准化工作已经启动。欧洲电信标准协会(ETSI)于2月25日正式成立第五代固定网络(F5G)工作组,提出了光联万物的愿景,从全光联接(FFC)、增强型固定宽带(eFBB)、可保障的稳定体验(GRE)三个维度来定义F5G国际标准。

  与移动通信网络向5G的演进保持同步,F5G的革命性变化在于体验驱动。对此,黄志勇表示:“从F1G到F4G,在带宽驱动下,中国建成了引以为傲的全光基础网;到F5G时代,在体验驱动下,全光基础网将升级到全光业务网,提供极致的业务体验。”

  Liquid OTN成下一站,

  品质体验普惠千行百业

  在体验驱动的新时代,传统OTN技术将伴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而不断演进。NGOF云">

  黄志勇指出:“2019年7月,华为正式发布了智简全光网战略,基于华为OptiXtrans、OptiXaccess、OptiXstar‘三束光’系列产品创新;今天我们发布的Liquid OTN解决方案则将推动智简全光网的进一步升级,为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企业带来触手可及的品质体验。”之所以会使用Liquid这一名字,黄志勇给出的解释是“希望光传送网能够像自然界的水一样,滋养万物,无处不在。”事实上,水有着灵活变通和刚柔并济等特性,能够简单、灵活、高效地满足千行百业的高品质联接诉求。

  相对于传统的OTN解决方案,Liquid OTN具有三大突出的亮点。

  1

  百倍联接

  网络硬切片颗粒度达到2Mbps,精细颗粒能够实现网络联接数的百倍提升,从而在满足大企业品质联接的基础上,以更优的成本进一步将OTN品质专线惠及大量中小企业。

  2

  无极变速

  支持用户在不中断业务的情况下随时按需调整网络带宽。

  3

  毫秒时延

  通过大幅简化网络传输层次,提供差异化分级时延,将OTN单站时延降低70%,有效确保“分秒必争”的金融客户等对时延敏感业务的定向需求。

  截至2019年底,华为已经帮助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600050,股吧)、泰国CAT等全球运营商建设了超过30张OTN品质专线网络。Liquid OTN的推出,不仅将加速OTN品质专线的广泛普及,同时还将夯实5G、家庭、企业/行业等各类业务的承载底座,加速全光网城市的普及,使能中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Liquid之外,华为此次还发布了分布式智能全光接入网方案,助力运营商从带宽经营到体验经营的转型。黄志勇表示:“我们认为分布式智能、Liquid OTN将是第五代固定宽带网络的核心技术,是推动光纤到户向光联万物演进的关键支点。”

  面向未来,华为将携手上下游共同推动F5G产业的繁荣发展,拓展光联接的产业边界,将光联接延伸到每一个房间、每一个桌面和每一个机器,实现光联万物的愿景。

  “F5G+5G,将携手改变社会,助力千行百业的数字化智能化战略升级。”黄志勇最后表示。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读懂科技。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友情链接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