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省乡村振兴局获悉,过去一年,安顺市紧紧围绕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和巩固成效,强化监测帮扶机制建设,确保巩固脱贫成果底线不破。截至2021年11月24日,全市累计识别防贫监测户3145户13103人(其中:脱贫不稳定户1812户7877人,边缘易致贫户1182户4656人,突发严重困难户151户570人)已全部落实帮扶措施。
推进优化调整政策落实,确保拓展脱贫成果方向不变。安顺共梳理脱贫攻坚政策文件140个,明确延续类政策50个,优化类政策21个,调整类政策9个,退出类政策60个。
一是落实好教育保障普惠性政策。持续压实“双线”责任制和“七长”负责制巩固提升教育方面保障,全市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74%;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94.82%,义务教育阶段巩固率97.78%,“三残”儿童少年入学率98.42%,小学、初中控辍保学实现动态清零,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2.13%;高等教育毛入学率42.02%。全面完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确保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阶段各级各类学生资助政策全面落实到位,保障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按规定享受资助。去年已投入学生资助资金3.14亿元,对学前至高校27.29万人次贫困学生进行资助,资助资金1.89亿元。受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2.67万人,发放助学贷款2.03亿元,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成果全面得到巩固。
二是落实好基本医疗保障政策。落实脱贫人口三重医疗保障全覆盖,除合理化原因未参保外,当期脱贫人口应保尽保;2021年全市脱贫人口累计资助参保54.06万人,累计资助金额7842.48万元;持续开展市域内三重医疗保障“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截至2021年11月全市享受医疗救助9.89万人次,救助金额10673.28万元。做好全市防止因病致贫返贫预警监测共享工作,2021年共计推送因病致贫返贫预警监测数据9600余条。全市持续推进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全面达标,6个建制县均设立县级人民医院,建成83个乡镇卫生院、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个行政村至少有1个政府保障的合格村卫生室、至少配备1名合格村医和基本诊疗设备和备用常用药品。稳步推进全市脱贫群众家庭医生签约、续签工作,落实4类慢病患者随访服务,实现应签尽签。按照“四定”措施以及大病专项救治病种扩大到30种的规定,开展大病专项救治6607例,实现应治尽治。落实县域内住院“先诊疗后付费”39762人,切实减轻群众看病就医负担,坚决遏制因病致贫返贫发生。
三是落实好住房安全保障政策。2008年至今,安顺市共实施完成19万余户农村危房改造工程,83万余人农村困难群众住房安全得到有力保障。安顺市2020年农村住房保障工作被省政府办公厅列入成效明显的地方全省通报表彰,关岭自治县住建局因脱贫攻坚农村住房保障工作突出,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得到了中央和省政策资金倾斜支持。截至去年10月底,因自然灾害、农户返乡等原因,新增危房改造对象61户,均已通过有力措施保障了农户住房安全,同步实施农村危房改造。
四是饮水安全政策持续发力。安顺市人民政府印发《全面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实施方案》,提出了“一个目标、一张卡片、三支队伍、四级包保、五个机制”的“一一三四五”工作要求全面抓好农村供水保障工作,提升我市农村供水保障水平。搭建市级农村供水保障服务大数据平台,设立“33332345”专线服务电话,全市共计收到专线反映农村供水保障问题475个。安顺市创新推动水利精准扶贫示范区建设作为贵州省唯一上榜案例入选中国改革2020年度50典型案例。普定县片区供水工程覆盖率达到90%以上,做到了企业化经营、公司化管理,走上了以水养水,良性发展的轨道。平坝区平水水厂实行全自动化管理,被水利部列入全国农村供水规范化水厂。
原文链接:http://kjt.guizhou.gov.cn/zwgk/kifpzz/wztpgjdyx/202204/t20220402_73236630.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