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通讯网

欢迎访问科技通讯网!

首页 > 媒体报道

东西部科技合作 | 实施“科技入黔” 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

发布时间:2022-09-19 来源: 贵州省科学技术厅 作者:佚名
    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赴贵州考察调研时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科技为先,发挥科技创新的关键和中坚作用。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一周年之际,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明确了贵州“四区一高地”的定位,科技部办公厅和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了《“科技入黔”推动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央地协同共同开启探索具有贵州特色的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路径的新征程。

    在科技部指导支持下,贵州省认真落实《“十四五”东西部科技合作实施方案》,与北京等省市开展跨区域科技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效。2022年,遵义高新区升级为国家级,国家级开放创新平台进一步扩容;区域创新能力、综合科技创新水平均提升2位,分别为全国第18位、25位;研发投入强度连续五年增长,“十三五”期间平均增速全国第一,达到0.91%;高新技术产业产值5334.02亿元、同比增长16.8%,2020年和2021年平均增速10.8%。
    一、高度重视对外合作,提升东西部科技合作牵引度
    为加快推动科技创新,贵州坚持实行“非对称”赶超战略,通过开放式创新弥补自身科技资源薄弱的短板。在2022年召开的全省科技创新大会上,贵州省委提出“用好‘科技入黔’政策,大力推动科技人才、科技企业、科技项目、科研院所入黔”,明确了贵州开展东西部科技合作的具体要求,强调要推动“四个+”对外合作模式,立足贵州优势资源禀赋,实施“东部企业+贵州资源”“东部市场+贵州产品”“东部总部+贵州基地”“东部研发+贵州制造”对外合作模式,促进东西部科技合作加快形成新成果、显现新成效。
    二、不断优化区域创新环境,提升东西部科技合作便捷度
    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出台《中共贵州省委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贵州省科技创新实施纲要(2021-2035年)》《贵州省“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等政策文件,明确以开放汇聚各方资源,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权责清单事项全部实行行政决策、行政执行、行政监督流水线作业,大部分权责事项实现全程网上办理,以贵州长期解决不了的“卡脖子”技术难点为目标,实施技术榜单制,面向省内外开放进行“揭榜挂帅”,吸引泛珠三角区域等研发力量参与,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推动科技创新“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
    三、坚持走差异化创新路子,提升东西部科技合作显示度
    “十三五”以来,贵州把大数据作为抢先机的突围战。科技部批复成立贵阳大数据产业技术创新试验区,大数据成为招才引智、招商引资的旗帜,成为科技工作抢先机、促突围、谋赶超的关键。2020年,贵安超级计算中心投入运行,目前已具备P级计算能力,为抗震模拟演算、医学影像、天文科学等提供了高性能计算支撑,积极引入上海营养健康研究所、深圳华大基因团队等开展研究合作。利用云渲染与流传输技术建设“微宇宙”虚拟活动实验平台,以“校企合作”培养数字文化产业人才参与北京冬残奥会首个AI手语主播数字项目的动画制作,作为中国国际FAST天文大数据算法大赛提供算力及技术服务支撑方,“东数西算”公共算力平台作用凸显。目前设备运行率超过80%,已累计向深圳、上海、广州、成都等地输出算力约1560PFlop,平均每日输出10.4PFlops算力。
    四、粤黔两省互动交流频繁,提升东西部科技合作紧密度
    贵广高铁运行以来,拉近了粤黔两省时空距离,两省科技合作紧密度明显提升,2021年粤黔两省签署了《“十四五”粤黔东西部协作协议》,深化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也为加强粤黔科技合作奠定了基础。贵州省政府即将与南方科技大学共建“贵州绿色产业技术研究院”,以南方科技大学创新资源为基础支撑,吸引集聚国内外科技成果、人才、资金等创新要素,建设面向全球的绿色技术创新平台,开展绿色低碳关键技术攻关,引进一批绿色低碳技术成果开展中试验证(或工程化试验),链接绿色金融投资,孵化培育创新型企业。首期组织开展的粤黔东西部协作“精准揭榜”线上对接会,促成了广东54个技术团队与17家贵州企业对接。与中山大学、广州国家农业科创中心等单位建立了常态化联系机制,已有14家贵州企业意向对接广州国家农业科创中心推荐的21项技术成果。近期贵州省科学技术厅将与东莞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五、多元主体共同推进,提升东西部科技合作广泛度
    毕节市科技局、安顺市科技局分别与广州市科技局签订合作协议。黔西南州科技局拟同惠州市科技局、黔东南州科技局拟同佛山市科技局签订“十四五”科技创新合作协议。广州市科技局支持广州、安顺两地科研院所、企业联合申报科技项目。广东、贵州相关科研院所也已签订一系列框架协议,强化双方在科学研究、成果转化、服务产业等方面的合作。贵州科学院植物园与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开展植物资源保存与利用方面的合作,建成中国苦苣苔植物保育中心(贵州)。贵州省技术转移中心联合广州博士信息技术研究院在贵州科学城建设贵州技术市场服务平台(拟于近期上线运行),将服务贵州科技大市场。
    六、推动高新区对外合作,提升东西部科技合作融合度
    贵州省科技厅发布《关于开展2022年度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项目申报的通知》,支持全省各高新区结合“科技入黔”行动与广东、北京等省市合作开展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共建专业化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创新创业载体。黔东南高新区拟与佛山国家高新区相关机构共建专业化众创空间;黔南高新区拟引进浙江工业大学科研力量建设绿色化工领域新型研发机构;碧江高新区拟与东莞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合作建设新型功能材料实验室;黔西南高新区拟与惠州高新区共建产业园区。
    七、“东部研发(成果)+贵州转化”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提升东西部科技合作互利度
    引入广东、中科院力量到贵州开展技术集成应用、工程化示范和产业化推广,为地方创新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如中科院福建物构所、宁波材料所、昆明植物所等分别在贵州开展煤制乙二醇、磷系阻燃剂、食用菌、特色花卉等成果的转移转化工作,共同推动产业发展。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与安顺合作实施“循环流化床煤气化关键技术开发及产业化”项目,实现全国首台以无烟煤为原料的循环流化床气化装置顺利达产运行,完成高灰、高硫、高碱金属、低反应活性无烟粉煤的高效、清洁气化。
    贵州科技工作前进道路上还有很多“娄山关”“腊子口”,要打破有技术无产品(型号)、有梯队无龙头(企业)、有平台无高地(园区)的局面,就要加强科技合作与交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大力培育创新主体,推动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在推动科技创新工作中,不能闭门造车,要用好省内省外两方面创新资源,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持续构建开放式科技创新体系,让市场真正在创新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以“政府牵引、需求导向、企业主体、市场机制、优势互补、合作共赢”为指南,以项目为单元,以人才交流、技术成果转移转化为纽带,以产业和政策体系为支撑构建东西部科技合作格局。
    目前贵州正在大力发展十大工业产业、十二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和十大服务业创新发展工程,已初步构建了具有贵州特色优势产业链和创新链。贵州省将用好“科技入黔”政策,落实好《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科技入黔”推动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部署的任务,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数字链、资金链、政策链,优化“政产学研金服用”创新生态圈,紧紧围绕优势产业和经济基本盘靶向寻求与东部地区科技合作,推进“东部研发+贵州制造”“东部成果+贵州转化”的合作模式走向深入,推动东西科技合作从注重研发合作向研发与技术转移并重转变;从简单技术合作向技术合作、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人才培养、资金供给等全面高端要素合作转变,从“招商”向“招才”转变,从“引资”向“引智”转变,大力提升区域创新竞争力,为开启贵州新的“黄金十年”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原文链接:http://kjt.guizhou.gov.cn/xwzx/mtjj/202208/t20220816_7610027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友情链接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