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海作为“绿色药都”,医化行业历史悠久,从90年代初的水洋化工区,到90年代末设立沿海化工园区,直至2001年8月,经原国家计委、经贸委批准,正式设立临海医化园区。
20多年来,从昔时一片荒滩海涂起步,临海已成长为国家级化学原料药基地,逐步发展形成“基础化学品—中间体—原料药—成品药”完整的产业链,拥有规上医化企业43家,化学原料产量占全省近1/3、全国近1/10。
从“荒芜滩涂”到“火热工地” 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
台州湾经开区南洋区块翼中湖两岸,一排排吊机林立,一个个产业项目建设热火朝天。瑞博(台州)制药有限公司创新药生产基地项目,总投资21亿元,占地面积287亩。目前,该项目9幢仓库主体施工,4幢车间基础施工,完成年度投资1.33亿元,预计2024年1月建成投产,可实现年产值20亿元。
沙星博海年产1600吨环丙胺等原料药项目总投资13.2亿元,占地面积292亩。目前,该项目综合仓库、动力车间等4个单体已建设完成,甲类仓库、合成车间等5个单体主体正在进行桩基施工,预计2024年6月建成投产,可实现年产值27亿元。
目前,整个临海医化园区,共有已开工项目10个、拟开工项目1个、计划落地项目2个,总投资额达230亿元,全部建成达产后,将新增年产值343亿元。
从“医化”到“医药健康” 打造产业升级版
台州湾经开区南洋区块,是临海医化园区的核心区。目前,该区是国内唯一的国家级医药中间体和原料药生产区,世界上最大的医药中间体生产区。
当前,临海医化行业正瞄准全球生命健康科技产业发展趋势,突破发展生物制药、CDMO新业态等瓶颈,加快推进医化行业创新转型项目。
以医药CDMO监管创新试点为契机,临海市通过产业集聚、工艺创新、产品升级,打造集创新平台、开放平台、空间平台、人才平台为一体的医药健康产业发展平台。以奥翔药业为例,从做中间体到原料药,再到创新药、CDMO业务,企业业务板块不断加强壮大,目前每年业务增长30%以上,制剂销往60多个国家和地区。
从“医化园区”到“新医药健康城” 打造世界级产业基地
近年来,临海加强统筹协调、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产业特色化、规模化、集群化发展,进一步放大优势、巩固医药产业支柱地位,全力从医药大市向医药强市迈进。
临海市十五届一次党代会提出,将实施科创首位、向海图强等“七大战略”,依托国家级发展平台,创新发展生物制剂、高端原料药,实现延伸链条、绿色循环发展,打造世界一流原料药基地。
在台州湾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建设面积16.5平方公里的医化园区,重点发展化学原料药和制剂。在临海江南街道规划建设面积3.5平方公里的临海国际医药产业园,重点发展高端制剂和生物医药。
7月2日,临海国际医药产业园首个入驻项目,华海制药科技产业园正式投产。整个产业园规划总面积1200亩,总投资100亿元,将建成集医药研发、制剂生产、医药展览、休闲旅游及文化教育为一体的、与国际高端医药市场接轨的高科技产业园区,全部建成后预计实现产值400亿元。今年1-7月,面临经济下行压力,临海医药健康产业规上工业产值达188.06亿元,同比增长27.2%。
从“传统产业”到“战新产业” 打造全球医化产业创新高地
如今,凭借着深厚底蕴与先发优势,临海正推动传统医化产业,向新能源裂变、向新材料转型、向高端制剂(医疗器械)升级。
投资超百亿的永太新能源材料产业园首期项目开工建设,将围绕新能源材料构建锂电材料一站式供应基地。海正生物年产15万吨聚乳酸新材料项目总投资约13亿元,达产后预计年产值约34.5亿元。
台州沿着海岸线,从北向南建设五大“产业城”,其中“新材料城”“新医药健康城”以及“未来汽车城”均落子临海。以现代医药化工服务创新园为载体,临海引进复旦大学张江研究院、台州学院头门港产业学院等大院名校和13家产业服务机构,为医化产业迭代升级搭建创新平台。
未来,叠加国家级经开区、国家级综保区、国家级跨境电商综试区、RCEP高水平开放合作示范区、口岸开放等平台优势,临海将全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医化产业创新高地。
(来源:临海市科技局)
原文链接:http://kjt.zj.gov.cn/art/2022/9/8/art_1228971343_59005997.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