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信通院《2020中国5G经济报告》预测,到2025年,中国将占据全世界30%的连接,预计中国5G用户将达8.16亿,占中国移动用户的48%左右,这意味着中国将是全球最大的5G市场。
来源| 数据观综合(转载请注明来源)
编辑| 蒲蒲
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石,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数据中心等数字技术,正在驱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而在这些新型基础设施中,5G的作用尤为突出。
5G领衔:政策推动新基建
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相关的基础设施定义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2020年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提出要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更新新基建七大范畴:5G、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特高压、城际高铁和城际轨交、新能源汽车及充电桩。
其中,5G被认为是七大“新基建”的领头羊,也是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等领域的信息联接平台。
5G元年:看各省如何发力?
2019年,我国正式进入5G商用元年。全国各省将5G列为重点发展任务,并相继出台5G发展规划,积极推动5G建设与布局等相关工作。
北京:重点解决5G基站建设难题
经北京市政府批准,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正式印发《北京市5G及未来基础设施专项规划(2019年-2035年)》,《规划》从规划管控和实施保障两方面,设计实施路径,重点解决5G基站建设难题。
《规划》坚持近期为主,展望未来的原则,规划了由通信局房、管道和移动通信基站组成的5G基础设施体系,明确了基站规划设置标准、基站选址与建设原则,细化了中心城区、城市副中心、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未来科学城、怀柔科学城等重点区域基站布局规划,提出了近期建设方案。
上海:形成5G产业集聚的“五极”
根据《上海5G产业发展和应用创新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目标为到2021年,将上海打造成全球知名的5G产业发展高地和应用创新策源地。
该计划指出,到2021年,全市5G产业实现“三个千亿”的目标,即5G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应用产业规模均达到1000亿元;到2021年,在金桥、张江、漕河泾、华为园区、G60科创走廊形成5G产业集聚的“五极”;到2021年,本市5G应用实现“十百千”的目标。
广东:5G基站规划数之最
根据《广东省加快5G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到2020年底,全省5G基站累计达6万座;到2022年底,全省5G基站累计达17万座”,是截至目前已公布5G基站规划的省/市中5G基站规划数之最。
该计划总体要求是实现网络建设、产业发展、融合应用三个全国领先。重点任务从网络建设、突破关键技术、培育产业发展、开展应用试点示范等方面提出17项工作任务。
福建:打造5G产业创新发展高地
根据《福建省加快5G产业发展实施意见》,提出力争到2020年,全省建成5G基站1万个;2022年,全省建成5G基站5万个,5G个人用户数达到800万,5G相关产业产值规模超3000亿元。
意见指出,加快构建成熟完备、跨界融合、开放共享、协同创新、多方合作的5G产业生态,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和竞争力的5G产业创新发展高地。
浙江:5G产业规模居全国第一方阵
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5G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2020年浙江省将建成5G基站3万个,实现到设区市城区5G信号全覆盖。2022年,5G产业规模居全国第一方阵,各领域融合应用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意见提出,在产业发展方面,到2022年实现5G相关产业业务收入4000亿元,支撑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业务收入2.5万亿元。
应用方面,到2022年,5G在工业制造、城市治理、民生服务、文化娱乐等领域广泛应用,5G用户数量达到3000万家,培育100项重点场景应用。
河北:2020年河北人开始5G新生活
从2020年河北省信息通信工作会议上获悉,2020年,河北移动将继续加大投入,规划建设5G基站10000个,优先确保全省党政机关、交通枢纽、核心商圈、三甲医院等重点区域的5G覆盖,持续打造石家庄、雄安新区和张家口5G精品网络。
天津:建成5G创新示范城市
根据天津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加快推进5G发展的实施意见》指出,到2020年底,天津中心城区等区域基本实现5G网络覆盖,应用及产业示范效应初显;到2022年底,初步建成基础设施完备、应用场景丰富、高端产业集群汇聚的5G创新示范城市。
山东:实现5G发展居全国前列
根据山东省发布的《关于加快5G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以网络建设为基础、以应用示范为(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数据观。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