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通讯网

欢迎访问科技通讯网!

首页 > 科技人才

赤峰市:以科技创新“一子落” 带动产业发展“满盘活”

发布时间:2023-06-19 来源: 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作者:佚名

  近年来,赤峰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力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的深度融合,产业发展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明显提升,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愈加鲜明。

  走进赤峰高新区东山工业园内赤峰云铜有色金属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机器轰鸣、高速运转,生产正酣。在熔吹炼车间,一台新型双侧吹熔池熔炼炉和一台多枪顶吹连续吹炼炉通过溜槽连接,经连续作业即可产出含铜99%左右的粗铜,两步完成了铜精矿—粗铜连续冶炼的全过程,同时消化了电解全部产能的残阳极,这是赤峰云铜在国内率先淘汰PS转炉后成功研发的新工艺——赤峰双炉连续炼铜技术。在电解厂车间,多台机器人伸展臂膀,把洗涤后的高纯阴极铜与永久不锈钢阴极板抓取分离,经排板、回槽、堆垛、打包等工序,阴极铜最终被运送到成品区,完成了整套阴极剥片机组全流程自动化作业。据赤峰云铜电解厂副厂长赵泽明介绍,目前整个电解车间只需几名技术人员操控即可,基本实现了“无人车间”。

  一系列首创的、高质量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企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数据显示,2022年赤峰云铜科技项目全年立项达23项,全年研发费用总计1498.78万元,获得授权专利20件。在科技引领下,2022年,全年电铜产量43万吨、黄金6.67吨、白银179.3吨,营业收入近300亿元、利润总额6.28亿元、净利润5.54亿元。

  坚持科技创新,才能引领发展,才能高质量发展。近年来,赤峰市依托自治区“科技兴蒙”30条政策,制定出台了“促进科技创新发展实施意见10条”“人才引进若干政策”等,全面推进科技研发投入,着力推动高能级平台载体建设,持续提升区域协同创新平台效能,大力培育科技创新人才,不断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在多年的努力下,科技创新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中科赤峰产业创新研究院、有色金属内蒙古实验室、京蒙(亦庄·赤峰)科创产业园……一批创新平台正有序推进建设。此外,在科技研发方面,仅赤峰高新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就达49家,自治区级以上的创新平台载体80多家,专利1056件,其中发明专利268件,科技创新正以燎原之势,为全市科学发展、创新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碧海掣鲸望巨擘,云天张翼仰高鹏。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赤峰市已绘就推动赤峰高新区晋升为国家级高新区和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有色金属生产加工基地的宏伟蓝图。攀“高”逐“新”立潮头,必须在加强科技创新、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取得新突破。

  作为全市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区、引领区,赤峰高新区肩负着时代赋予的重任。“我们将坚持把科技作为企业发展第一生产力、创新作为第一动力,加强创新平台建设,专注产品研发,强化技改升级,促进传统产业的现代化。”赤峰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王国刚信心满满地说,高新区将坚持集中集聚集约发展,加强资源整合,加强产业链招商,积极引进上下游企业和合作伙伴,形成规模优势和集聚效应,不断提升“高、新”成色,推动晋升国家级高新区的目标尽快实现。

  科技创新是核心,抓住了科技创新就抓住了牵动发展全局的“牛鼻子”。下一步,赤峰市将把破解制约科技创新的瓶颈作为着力点,聚焦创新赤峰建设,加大多元化科技投入力度,提升平台能级,集聚科技创新资源,开展好科技创新工作三年行动,努力在关键核心技术和重要创新领域取得新突破,让科技创新“一子落”带动产业发展“满盘活”。


原文链接:https://kjt.nmg.gov.cn/kjdt/mscx/202306/t20230611_2330398.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友情链接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