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通讯网

欢迎访问科技通讯网!

首页 > 科技法治

曾被国民封神,如今遭全网痛骂!最万能的网站,为啥频被打脸?

发布时间:2020-03-18 来源: 作者:

  文/金错刀频道 Monster

  1000块的工资能干点啥?

  这恐怕是58同城的员工最近要反复琢磨的噩梦了。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国内商界哀鸿遍野,58同城这样依托线下业务的信息平台更是首当其冲。“自救潮”如火如荼地进行,各大企业你方唱罢我登场,平日最擅长“发声”的58却意外的低调。再进入人们的视野,创始人姚劲波的微博已经沦陷。

  员工和家属、吃瓜群众和大V把姚劲波的微博当成新阵地,轮番讨要说法,为的就是替58最近曝出的“裁员风波”鸣不平。当年凭广告制霸电视,用海报俘虏公交站的58,以“一家神奇的网站”向全国人民广而告之。

  为了对得起“神奇”二字,58丝毫不遮掩自己的野心。于是在15年间,58把触手伸到了娱乐、餐饮、家政、旅游多个领域。小到招聘应聘二手物品置换,大到租房卖房跳蚤市场,总之只有你想不到,没有58做不到。2018年,58的年营业额达到了19亿美元,同行望尘莫及。按理说,脑也洗了,地也圈了,钱也赚了,58也该封神了,怎么会在这时候被丑闻撞了一下腰?事实证明,有些问题,不是靠嘴硬就能解决的。1工资1700、强制待岗,还让疫情来当替罪羊

  在祭出花式裁员这招上,58刷新了职场人的三观。从月初开始,这场风波就闹得沸反盈天。有58员工向媒体爆料:公司强制要求员工每周提2天事假,每周按出勤3天计算工资;请假期间在家照常工作,全程开启视频监控。

  群情激愤的吐槽随之而来:强制休假还要干活?不拿薪酬还要被监督?比火中取栗更惨的,是要丢掉饭碗。有58员工甩出一张待岗协议:20%的员工将会被裁掉,部分部门要面临被强制停薪留职2个月的窘境,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

  停薪待岗的这批员工,公司每个月只按照最低标准发放1760元,除去应缴的五险一金,到手只有1000元左右。

  被裁掉的,领取“N+1”,然后走人。停薪留职的,要么忍着入不敷出,要么主动申请离职。一时间,58成了众矢之的,被质疑变相裁员。有的员工干脆把账本放到了台面上来算:在北京、深圳,租房费用动辄就要2000-3000元,1000元的薪资实在难以保障基本生活,把员工逼地主动离职,公司反倒顺理成章,不用支付“N+1”就可以达到裁员的目的。

  质疑一层接着一层,58又顶上了无视《劳动法》的罪名。58员工在接受界面新闻的采访时大倒苦水:

  “如果是遇到困难需要大家一起扛,为什么不是全员降薪?为什么高管不降薪?为什么只按照领导喜好给部分人降薪?这些流程都是符合《劳动法》的吗?”

  眼看就要兜不住底了,58赶紧站出来回应:消息不实,这仅仅是疫情之下公司进行正常业务调整。不出所料,这场“嘴硬公关”被大家火速打了差评。一是在资本寒冬下的互联网公司,已经约定俗成地把“正常调整”、“优化”当成了辟谣裁员的特定词。二是,实在没人敢和姚劲波玩文字游戏、比嘴硬了。早在去年,姚劲波曾信誓旦旦:我们不裁员,不降薪。

  随后一封内部信又光速打脸:我们今年不裁员,但不代表不淘汰人、不替换人,一个具体的做法就是请走或者降级10%的副总裁,其他级别也类似。在他的话术中,“请走”不代表裁员,“驱动手段”不代表淘汰制度。但“嘴硬”终究无法掩盖事实,冠冕堂皇地甩锅疫情也解决不了问题。特殊时期把风险转嫁到员工身上,让他们勒紧裤腰带成全高管的锦衣玉食。既无视了规则,又丢掉了体面。2“打倒”一个赶集,得了更多心病

  58重新“定义”裁员的背后,其实是对未来的恐慌。虽然58的净利润和营收都常年保持增长,整体发展四平八稳,但营收增速暴露了潜在的危机。从2018年第四季度开始,58的营收增速从30.6%经历了22.5%、20.5%最后跌至17.4%。在姚劲波依旧硬气地强调“超额完成了对市场的承诺”对面,58力挽狂澜的脚步却从来没停过。一方面,58希望通过裁员塑造出更精进的团队;另一方面,58抢占市场的野心越来越大。2006年,软银赛富找上姚劲波,在洽谈之时羊东便把500多万美元汇入58的账户,原因只有一个:当时分类信息在中国市场还是一片空白,58同城此刻打入就算战败也不会输的太惨。但随着赛道上的玩家越来越多,58同城在赶集网、百姓网挤压下优势尽失。

  于是,58打响了高密度广告投放战的第一枪,随着电视、公交、地铁带来的高曝光,58的利润以千万为单位上涨。为了争取移动互联网的高地,58杠上了赶集,两家企业分别开辟了“团购模式”,意图通过狂吸流量来变现。这种模式虽然可以快速抢占市场,但盈利极少,烧钱极多。这场拉锯战没持续多久,两家企业就烧钱烧得心慌了。他们资金缺口越扯越大,火药味也越来越浓,营销成本不断拉上新高。打红眼的两位创始人终于意识到不能再恶性竞争下去了。2015年,缠斗10年的58和赶集握手言和,两家企业正式合并。

  可没过多久,赶集网的CEO杨浩涌就脱离出去了。在姚劲波看来,这都是小事,几经沉浮的他越挫越勇,核心业务上一统江湖还远远不够。58开始四面出击,任何热门赛道都要参与一脚。

  先收购了安居客,在房产领域排兵布阵;

  又买下了中华英才网,正式面向招聘业务;还和瓜子、优信连横,进军二手车领域。

  布局眼花缭乱的直接后果就是,58迎来了更多的竞争对手。拿二手电商领域来说,面对已经封神的闲鱼,58冲出来的机会实在小之又小。本地生活服务领域,美团点评和阿里又把58逼进了夹缝。多元化的布局势必要消耗58的精力,靠会员和推广费用获利的核心业务很快遭遇了瓶颈。2018年第四季度,公司的订阅会员总数仅有277万,环比倒退6.7%,这也是58近三年来订阅会员数量首度出现负增长。野心催生了多元化布局,多元化布局又带来了新的恐慌,58不得不在恶性循环中尴尬前行。可按理说,58好歹也是分类信息领域的一哥,早前积累的用户无人能及,多元化布局只是将业务板块细分地更加垂直,充其量算把一个口袋的钱装到另一个口袋而已。但为什么58跨个界,就这么难?3致命弱点:失信用户,屡教不改!

  让58裹足不前的原因,无非是用户不买账了。58的虚假信息饱受诟病由来已久,失信用户也是屡教不改。在58上,不管是什么高端职业、低价兼职,都应有尽有。哪怕只会打字,在2020年还可以通过58的加持走上人生巅峰。

  2018年,58一起招聘陷阱被媒体披露,被骗人数超过了5000人,涉案金额近亿元。

  别以为用户只会在求职时触雷,买卖二手车也照样头顶着黑洞。

  一辆二手奥迪车,售价13200元挂在58网页上,遭遇无数人疯抢。卖家不慌不忙挨个击破,先诱导买家交押金,再忽悠他们上牌、交运费……走完流程,卖家不仅不发货,还光速注销账号,开始新一轮的收割。而被骗的用户,大都投诉无门,只能跑到姚劲波的微博下诉苦。

  在百度上关于“在58被骗”的词条将近600万条,相关案件共9000多个结果,黑猫上有关58的投诉已经高达131万起,58也创下了半年内被监管部门约谈10次的记录。

  眼看着受害者太多,姚劲波承受不住舆论的压力,只好关闭了微博评论功能,发布了一篇不痛不痒的声明,感谢了一下吃瓜群众的监督。令人大跌眼镜的是,风声过后,58既没有加强商家资质审核,也没有把涉案商家拉入黑名单,更没有针对不法中介机构的处罚措施。被骗的用户对58彻底凉了心,没被骗过的也再难忍受差劲的使用体验。除了站在用户伪需求上不断推送信息,58的客服还执着于对用户的骚扰。

  58怎么能不清楚自身的缺陷?之所以屡教不改,是因为58急需大量流量变现。大量的精准信息(300099,股吧)是58同城壁垒的基础,海量的信息交互为它带来了庞大的用户群体。但今时不同往日,58已经没有烧钱换流量的资本了,只能用上最无奈的招数:一次次冒犯用户,用口碑换流量。被用户抛弃的58,江山开始被蚕食:营收增速放缓,虚假信息肆虐,对手虎视眈眈,员工叫苦不迭……以前站在风口上,想起飞只需要一个金点子。而现在,互联网的荒蛮时代已经过去,曾经的“得流量者得天下”变得肤浅。随着流量天花板不断逼近,很多曾经迎风起飞的大企业暴露出了同一个缺陷——有想法,但不懂经营。无数企业囿于转型,被逼成了昏招频出的困兽。市场对企业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想大杀四方,绝不能一口红利吃到老。

  58开辟了国内分类信息平台的先河,这无疑是一项伟大的便民之举。

  但要想突出重围,重拾往日霸气,58当务之急还是要回归初心,加强监管,通过回归“人人信任的生活服务平台”来夺回用户,先解决内忧。

  同时,还应吸取历史的教训,撇开竞争,不妨尝试和垂直领域的后起之秀达成合作,用更低的成本,去探索新市场,最后实现双赢。懂经营的企业不仅有能发现商机的眼睛,还有会精细化运作的手。与时俱进,不断根据市场变化来进行业务升级、商业模式调整。而不懂经营的企业,单靠遮羞布一味藏拙,只会战胜了对手,输给了时代。资料借鉴/图片来源:龚劲辉(知乎):58同城深陷裁员风波背后:“神奇的网站”不再神奇一本黑:58同城,一个神(垃)奇(圾)的骗子集中营?界面新闻:58同城“激进自救”:强制员工停职,留岗员工每周需请事假

  螺旋实验室:每月只发1760块,58同城重新定义“裁员”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金错刀。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友情链接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