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以来,通辽市林业科研部门坚持创新驱动,进一步完善集技术研发、森林认证、培训推广、服务咨询于一体的产业发展服务保障体系,推进塞外红苹果产业进一步提质增效。
一是加大研发和推广力度。依托内蒙古自治区和通辽市科技计划项目,研究确定塞外红苹果病毒病的病原,选定塞外红苹果核心育种群体优系,申请寒凉地区塞外红苹果高世代新品种,以及果酒中试试验等科技攻关内容。借助自治区林草局示范推广项目,将现有塞外红苹果建园技术、水肥管理技术、高光效整修修剪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等成果进行转化应用,打造提质增效高标准示范园300亩。
二是加强标准化建设。积极申报塞外红苹果标准体系建设项目,构建塞外红苹果产前、产中、产后标准体系框架,梳理确定标准体系主要内容,开展标准普及和技术培训,预计培训人数不少于400人次。目前,标准体系已梳理出94个标准,自有研制的地方标准7项,待制(修)订标准4项,最终形成完善的塞外红苹果产业标准体系。
三是完善森林认证流程。自2021年6月获得自治区首个森林认证的经济林树种,针对塞外红苹果非木质林产品经营现状及特点,优化了非木质林产品塞外红苹果在栽植、抚育、采收、储藏、运输和销售等环节的经营管理流程,改进了关键信息采集与利用方式,构建了通辽市塞外红苹果非木质林产品认证推广和实践技术体系。通过新建的30亩示范园,实践指导小规模林农参与森林认证。做好果农技能培训。技术团队深入到田间地头,讲解林果产业相关知识、政策,现场指导果农。目前已开展培训30场150余人次,线上培训500余人次。
原文链接:https://kjt.nmg.gov.cn/kjdt/mscx/202304/t20230413_2295405.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