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通讯网

欢迎访问科技通讯网!

首页 > 科技文化

天津市科普工作先进事迹系列宣传(十)——陈宗强 勇担物理科普使命,衔接大学中学教育

发布时间:2023-01-31 来源: 天津市科学技术局 作者:佚名

  陈宗强,男,南开大学物理科学学院教师,主持建设了南开大学物理科普教育基地并获评2018年天津市科普基地、中国物理学会科普基地(2021-2025年);致力于科普作品制作与传播,在新冠肺炎疫情应急科普中取得优秀成果,制作大量优秀科普作品,获得多项国家省部级奖励。

  一、持续开展科普开放活动,成效显著

  本着具有趣味性、可深度体验的原则,近3年组织近百场科普开放活动,覆盖人群达2万余人。在展示经典实验的同时注重开发有科技含量、动手体验的物理仪器,如3D打印与传统制造、3D全息成像等。每年1-3月,深入中小学课堂进行科普宣传活动,举办南开大学全国中学生物理训练营;4-6月,组织校园开放日活动,组织开展天津科技周科普开放活动;7-9月,参与组织青少年高校科学营,组织学生进行暑期科普实践活动;10-12月,举办“双11”科普开放日活动,组织大学生科普实践团进中小学社区进行科普服务活动。这些科普活动凭借仪器自制、精准互动、深度体验等特色,被人民日报、人民网等多家媒体报道,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并取得良好社会效益。

  二、主持建设物理科普基地,特色鲜明

  南开大学科普教育基地拥有物理展厅260余平米,展厅内陈列着100余种大学物理实验项目,满足大中小学生以及市民的科普需求。建立教师科普宣讲团以及学生科普志愿服务队,全方位宣传科普。科普基地于2018年被认定为天津市科普基地,以及中国物理学会科普教育基地(2021-2025年),陈宗强被评为2020年天津市“优秀科技志愿者”。科普基地通过科普的方式为遍布全国的366所“南开书屋”赋能,注入新元素,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拓宽了科普工作的广度。

  三、积极参加科普交流活动,影响广泛

  积极参与科普交流活动,协办2019年天津市科学实验展演大赛,2020年发起并组织承办首届天津市“大学—中学”科普创新大赛,收集科普作品1400余份,参赛人数达3700余人。2021年为加强高中教育与大学教育衔接,提升高中生的物理科学素养,参与组织了南开大学物理学科暑期营,通过线上的方式体验南开物理的魅力。参与中科协蒲公英计划并开展科普基地云端开放系列活动,共计吸引全国观众上万人 。

  充分发挥高校自身资源,建设科普课程《服务学习:物理科普教学实践》,在校外共建天津市耀华中学、天津市宁河二中、黑龙江伊春市科技馆等5所社会实践教育基地。结合国家“双减”政策,带队指导本科生社会实践赋予科普活动新的动能,收到相关单位发函感谢。

  四、加强科普创作传播能力,成绩显著

  主持天津市科普项目,积极研发科普图文、视频等科普作品,并积极组织师生参加科普展演竞赛活动。组织研发贴近生产生活、大众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物理演示展品及科学实验展演作品。制作科普图画视频100余个,自制科普仪器20余项,申请国家专利10项,授权3项。努力扩大科普影响力,建立科普微信公众号及科普网页。致力于科普作品制作与传播,在新冠肺炎疫情应急科普中取得优秀成果,获得2020年全国科学抗疫科普微视频大赛优秀作品。以赛促建,通过参加科学实验展演、科普微视频大赛等活动,加强科普作品创作能力。获得2021年天津市科学实验展演一等奖、天津市科普微视频大赛一等奖等10余项省部级以上奖励,指导学生获得2021年全国科普讲解大赛二等奖等8项省部级以上奖励。

  陈宗强将坚持“自制、自拟、自组、开放”的科普体系,增加开放力度,发挥基地社会辐射效应,通过“科普基地建设”“科普育人课程”“科普宣传实践”3个维度,充分发挥物理学科优势,助力全域科普向纵深发展。

  

  

  2020年8月22日于南开大学物理科普基地开展天津市第34届科技周科普开放活动

  

  

  2021年11月20日于天津市新华中学签约“双减”课后服务项目

  

  

  2019年9月2日于南开大学开展天津市科学实验展演汇演活动


原文链接:https://kxjs.tj.gov.cn/ZWGK4143/ZXGZ7816/kpxc/gzdt12/202301/t20230111_607522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友情链接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